大三甲严查医药代表拜访

2025-09-03 赛柏蓝

HaiPress

上至三甲医院下到基层卫生院,纷纷公开发布医药代表接待管理公告。

规范医药代表拜访 仅一天之内多地发文

仅9月1日一天,发布医药代表接待管理公告的就包括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尚志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蜀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荔湾区金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江县苔菉镇卫生院......

据赛柏蓝观察,针对医药代表的接待管理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1.多家医院首次线上发布公告

尽管多家医院早已通过与药企召开廉政座谈会(医药代表被密集约谈!)等方式对医药代表拜访进行管理,但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尚志市第二人民医院均是首次在官方公众号等平台以公告形式正式发布。

能够看出,医院对医药代表行为规范正从“内部约束”走向“阳光透明”,未来可能有更多医院公开亮剑。

2.医院接待人数扩大

以往,医院通常要求临床、医技科室“不少于2人”参与医药代表接待即可。8月29日,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发布的《阳西总医院医药代表接待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原则上应组织安排不少于3名人员参与接待”。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尚志市第二人民医院、蜀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院均表示,必要时需有分管领导参加,实行集体接待。

3.时间、地点、医院代表人数规定

目前,医院接待医药代表频次以每周一次为主流,基层医疗机构则大多数规定每月或每半月一次,单次接待时长通常为1-3小时。

部分医院对单次接待人数和时长有明确限制。如海宁二院规定,最多接受10人预约,且每家医药代表交流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

接待地点普遍设在会议室或接待室。部分医院有特殊规定,如西安市高陵区中医院要求在警卫室接待,砚山县中医医院则设在党委办公室。

4.“事不过三”的惩治措施

各家医院结合自身管理,对医药代表违规拜访行为提出不同的惩戒措施。

如黑龙江省第三人民医院、尚志市第二人民医院表示,医药代表私自进入科室进行有关产品推介、促销和其他活动的,供应商、合作商纳入黑名单处理;在指定时间和指定地点以外接触医院医务人员,尤其是未经允许私下向医务人员推销其产品的,停止采购其公司所代理的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

荔湾区金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渐进式惩戒:医药代表违规擅自在医疗重点区域活动、非接待时间和地点私下接触医务人员以及在中心内开展推销、统方等违规行为的,第一次发现给予提醒并发出提醒函;第二次发现约谈涉事医药生产企业或其代理机构,均记入企业及医药代表诚信记录档案;第三次发现的,将该企业及其医药代表纳入中心“黑名单”,停止使用其代理的医药产品6个月,禁止该医药代表进入中心。

多家医院一把手被查 医疗机构强化风险防控

赛柏蓝从多名医药代表处了解到,随着近期医药反腐调查范围扩大,医院及医务人员在药品采购和使用环节更加审慎。有医药代表向赛柏蓝透露,以往医院药事会一次能通过20-40个品规,而近两次除必需药品外,审批把关非常严格;还有医药代表表示,涉及集采药品的沟通更为谨慎。

近段时间来,涉及医院一把手的通报不断。这也不难理解医院对医药代表拜访风险管控为何越来越严。

9月1日,湖南省凉山州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伍某主动投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据了解,2024年8月,伍某从州应急管理局局长调任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上任仅一年。

8月28日,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徐某某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销售药品、医疗耗材、拨付款项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该行为已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

同日,安徽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孙某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孙某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违规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安排的宴请和娱乐活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医疗设备采购、医用产品供应等方面谋利,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8月25日,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某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连云港市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

医药反腐利剑高悬,不仅严惩“一把手”,查处人员规模呈持续扩大态势。

如今年以来,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医药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1667条,立案722人,处分544人;湖南省严查“靠医吃医”“带金销售”等腐败问题,立案2056人,处分1129人,留置192人。

甘肃省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有关负责人曾介绍,目前查处的案件显示,耗材、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是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滋生的重灾区。在源头约束方面,甘肃省制定、修订完善相关制度447项。

面对医药领域腐败行为的日趋隐蔽、复杂,监管手段也在同步升级。

8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文介绍浙江省“大数据赋能公权力监督”的探索经验——其中,临海市以单价30万元以上为标准,归集全市23家公立医疗机构近些年来采购医疗设备的品牌、价格、供应商等信息1300余条。通过设立“采购总额突增预警规则”,系统自动标记异常交易。例如,成功预警某医院与某生物技术公司在2018年耗材采购额同比激增74%的异常情况。

此外,为拓宽监管渠道,发挥社会力量,海南、黑龙江、山东等省还推出“医廉码”“码上举报”等线上医药反腐工具,方便公众进行监督举报,增加问题线索来源渠道。

显然,医药反腐已经形成“高压震慑+医院自查+制度约束+技术赋能”的立体化态势。

(责任编辑:zx060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